輪轂為什么會氧化出現白斑
輪轂出現氧化白斑,主要是環(huán)境因素、化學物質侵蝕、表面損傷及材質問題等導致的。長期處于潮濕、高鹽環(huán)境,像沿海地區(qū)或冬季撒鹽道路,輪轂易氧化;制動液等化學物質接觸輪轂,會造成腐蝕;表面的刮擦磕碰破壞防護涂層,加速氧化;部分材質抗氧化性差,也會出現此類現象??傊?,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,致使輪轂氧化出現白斑 。
在環(huán)境因素方面,潮濕的空氣本身就蘊含著大量水汽,這些水汽長時間附著在輪轂表面,為氧化反應提供了絕佳的條件。而高鹽度環(huán)境的影響更為顯著,例如沿海地區(qū),海風中夾雜著細微的鹽粒,它們會不斷地沉降在輪轂上。鹽具有很強的腐蝕性,會逐漸破壞輪轂表面原本的防護結構,使得金屬與空氣中的氧氣發(fā)生化學反應,進而形成令人討厭的白斑。冬季道路撒鹽較多的區(qū)域亦是如此,車輛行駛過程中,帶起的鹽水濺到輪轂上,隨著水分蒸發(fā),鹽分濃度不斷升高,氧化反應也就隨之加劇。
化學物質的侵蝕同樣不容小覷。制動液一旦不慎濺到輪轂上,其含有的化學成分會迅速與輪轂表面的金屬發(fā)生反應,腐蝕輪轂。而且一些酸性清潔劑,雖然它們能有效去除輪轂上的污垢,但如果使用不當或者沖洗不徹底,殘留的清潔劑會持續(xù)對輪轂進行腐蝕,久而久之,氧化白斑就會悄然出現。哪怕是車輛在行駛過程中,路過一些正在施工的區(qū)域,沾上某些不明化學物質,也可能對輪轂造成潛在的傷害,引發(fā)氧化。
輪轂表面的損傷更是氧化白斑形成的催化劑。當輪轂遭遇刮擦、磕碰時,其表面的防護涂層就如同被撕開了一道口子。這層防護涂層原本就像是輪轂的“鎧甲”,能阻止金屬與外界的氧氣、水分等直接接觸。一旦涂層受損,金屬直接暴露在空氣中,就如同失去了保護的士兵,極易被氧化。而且這種氧化不會僅僅局限于損傷部位,隨著時間的推移,還可能逐漸向周圍蔓延,使得白斑的面積越來越大。
至于材質問題,不同材質的輪轂在抗氧化能力上確實存在差異。一些質量較差或者本身抗氧化性能不佳的輪轂材質,在正常使用過程中,面對各種復雜的環(huán)境和工況,更容易出現氧化反應。就好比不同質地的布料,有的耐磨損、抗褪色,有的則容易受損、變色,輪轂材質也是這個道理。
總之,輪轂氧化出現白斑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。了解這些原因后,我們在日常用車過程中,可以通過合理的預防措施,如定期清潔、避免接觸化學物質、注意停放環(huán)境、安裝防護裝置等,來減少氧化白斑的出現,讓我們的輪轂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(tài),延長其使用壽命 。
(圖/文/攝: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)
>>點擊查看今日優(yōu)惠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