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輛修理后如何驗收?
車輛修理后這樣驗收。
外觀:
先看車漆,有沒有刮蹭、凹凸不平,顏色均不均勻、匹不匹配,鈑金修復平不平整,鈑金接縫尤其是車燈部位均不均勻,不然雨天可能漏水。
再檢查輪胎有無磨損、是不是新的,車身附件像車牌、雨刮器、天線等完不完好。
功能:
車內設備按鈕一個個調試,最好試駕。
發(fā)動機啟動要順暢,沒異常噪音和振動,運行得平穩(wěn)。
制動系統(tǒng)測試下,剎車力度適中還不能跑偏。
轉向系統(tǒng)得靈活,沒異響。
燈光系統(tǒng)所有燈光正常工作,亮度合適。
空調、音響、電動座椅等電氣設備功能正常。
性能:
評估車輛最高車速、加速性能、爬坡能力等能不能達到或超過原車水平,油耗在不在合理范圍。
維修記錄與車輛信息:
查看維修記錄,包括維修項目、更換零件、維修時間等,確認維修人員按沒按規(guī)范操作。
還要核對車輛信息,像托修單位、車牌號、發(fā)動機號、底盤號、進廠和出廠時間等,重點核對發(fā)動機號和底盤號與行駛證一不一致。
其他注意事項:
針對維修項目多問問,超出約定范圍的多留意。
盡量把更換的零配件回收。
要是隔夜車,記住公里數(shù)和汽油表。
事故車的話,跟維修廠要書面清單,按清單內容驗收。
車子外觀要干干凈凈,對事故損壞維修處重點仔細檢查。
車輛靜止時:
停在平坦路面,看看輪胎氣壓一不一樣,彈簧及避震、車架或葉子板有沒有變形。
全方位觀察車輛外表、車前、駕駛室、車后、油箱、備胎安裝等情況,車頭、駕駛室等部位要平正。
車輛行駛中:
等發(fā)動機達到正常溫度,留意儀表工作狀況。
行駛中檢查離合器、剎車、方向盤、變速箱工作正不正常,注意各部件有沒有異常響聲,汽車最小轉向半徑符不符合規(guī)定。
質量保證期:
不同修理類型有不同質量保證期,整車修理或總成修理是車輛行駛20000公里或者100日;二級維護是車輛行駛5000公里或30日;一級維護、小修及專項修理是車輛行駛2000公里或10日,以先達到的指標為準。
善后溝通:
驗收時跟維修廠溝通好潛在問題的善后方式,方便后續(xù)處理。
(圖/文/攝: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)
>>點擊查看今日優(yōu)惠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