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事故賠償責任的種類 交通事故賠償責任怎么確認
一、交通事故賠償責任的類型
目前,我國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分為五類,即全部責任、主要責任、同等責任、次要責任和無責任。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,是公安機關根據事故現場勘驗、調查的事實和交通法規(guī)作出的鑒定。它是以懲罰為基礎的,適當的懲罰和合理的賠償,將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的刑事、民事和行政責任。因此,必須充分利用各種證據材料和計算數據,進行全面合理的分析鑒定。
(1)全責和無責
完全因一方違章造成的事故,由違章者承擔責任,與事故無直接因果關系的另一方不承擔責任。比如某司機因酒駕突然駛入左側,撞倒一名正常騎自行車的學生。事故完全是由于司機的違法行為造成的,所以司機要負全責,而被撞者因為沒有違法行為,所以沒有責任。
(2)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
事故主要是一方違章造成的,另一方或第三方也有違章行為。主要違反者承擔主要責任,對方或第三人承擔次要責任。比如某地發(fā)生一起交通事故,一名女學生騎自行車由北向南,在百貨公司收費口處騎上快車道,與一名司機駕駛的解放牌斗車由東向西刮擦。汽車碾過女學生胸部,經搶救無效死亡。在這起事故中,該女學生騎自行車占用快車道,避讓措施不當,應承擔主要責任。司機開車不注意觀察,負次要責任。
(3)平等責任
交通事故各方當事人均有違法行為,情節(jié)相當嚴重,各方承擔同等責任。例如,陳某是一家物資運輸公司的司機,他駕駛一輛大卡車以五六十公里的速度由北向南行駛。到了這條路l9公里,陳前方六七十米處,某單位司機張開著130貨車,以60多公里的時速相對過來。盡管有會車的危險,陳某仍然強行超越了前面右側的那輛車。結果兩車靠近,雙方司機都慌了。再加上車速快,他們無法讓開,導致兩車相撞。l30貨車被撞后,栽在了一個邊溝里。這起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,但是由于兩車司機無視交通安全,違反交通法規(guī),造成了災難,自然應該承擔同樣的責任。
二、交通事故賠償責任如何確認?
根據《民法通則》、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、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》、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》等法律法規(guī)和司法解釋,結合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實踐,除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內進行賠償外,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賠償責任主要有:
(一)過錯賠償責任
所謂過錯責任,是指當事人在道路交通事故的發(fā)生中主觀上有過錯的,應當根據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。我國《民法通則》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規(guī)定:“公民、法人由于自己的過錯,造成國家的、集體的財產和他人財產、人身損害的,應當承擔民事責任。這就是民事賠償中的“過錯賠償原則”,充分體現了過錯與責任之間的因果關系。在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中,也實行過錯賠償原則,但過錯賠償僅限于機動車。根據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七十六條第一款規(guī)定,機動車之間發(fā)生交通事故的,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。雙方都有過錯的,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賠償責任。在涉及三方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中,根據過錯賠償原則,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確定賠償責任。
(二)無過錯賠償責任
所謂無過錯賠償責任,是指道路交通事故的發(fā)生,當事人主觀上沒有過錯,但根據法律規(guī)定,應當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。根據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七十六條規(guī)定,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發(fā)生交通事故,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沒有過錯的,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;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有過錯的,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;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,承擔不超過10%的賠償責任。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,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。法律之所以這樣規(guī)定,是因為在道路交通中,機動車始終處于強勢地位,而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處于弱勢地位。因此,為了有效保護弱者的合法權益,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之間發(fā)生交通事故時,有必要實行無過錯賠償責任。這也是《民法通則》l06條第三款?!皼]有過錯,但是法律規(guī)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,應當承擔?!?p>民事責任規(guī)定在交通事故處理中的具體體現。
(三)混合過錯的賠償責任
所謂混合過錯責任,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中,各方當事人主觀上都有過錯,都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(fā)生負有責任,應當根據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。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發(fā)生交通事故,依照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(二)項的規(guī)定,機動車一方減輕責任的,由違法的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?!兜缆方煌ò踩▽嵤l例》第九十二條第一款規(guī)定:“發(fā)生交通事故后,當事人逃逸的,由逃逸的一方負全部責任。但是,有證據證明對方有過錯的,可以減輕責任?!痹诤笠环N情況下,有過錯的對方也應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。
(4)法定的全部賠償責任
所謂法定全部賠償責任,就是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和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》規(guī)定的事故損失必須全部賠償的責任。主要有五種情況:
1.逃逸方應負全部賠償責任。
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七十條規(guī)定:“在道路上發(fā)生交通事故,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,保護現場;造成人員傷亡的,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,并及時報告執(zhí)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?!笨梢?,機動車一旦發(fā)生交通事故,機動車駕駛人必須立即停車,這是造成事故的駕駛人的首要法定義務,必須履行。然而,一些機動車駕駛員由于法制意識薄弱,在發(fā)生交通事故后心存僥幸。他們不停車,而是棄車逃跑或開走,以逃避法律責任。由于肇事逃逸導致事故現場消失,很難或者不可能認定事故責任。因此,根據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》第九十二條第一款規(guī)定,機動車駕駛人發(fā)生交通事故后逃逸,沒有證據證明對方也有過錯的,應當負全部責任,也就是說,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。
2.凡故意破壞或偽造現場者,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。
道路交通事故現場是機動車發(fā)生交通事故時遺留的。是認定當事人是否有過錯、是否承擔事故責任的重要證據,也是認定當事人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重要事實。因此,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》第九十二條第二款規(guī)定:“當事人故意毀滅、偽造現場或者毀滅證據的,負全部責任?!币簿褪悄阋袚抠r償責任。這是一種有效的經濟懲罰。
3.毀滅證據的,應當負全部賠償責任。
在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中,證據是確定當事人行為在道路交通事故發(fā)生中的作用、過錯的嚴重程度和當事人責任的依據,也是確定當事人賠償責任的重要依據。當事人毀滅道路交通事故證據的,可能導致查明事故事實、認定當事人責任、確定當事人賠償責任的證據不足。所以只要當事人毀滅證據,就要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,也就是承擔全部賠償責任,就像故意破壞或者偽造現場一樣。
4.故意行為人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。
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七十六條第二款規(guī)定:“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故意碰撞造成的,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?!彼宰鞒鲞@一規(guī)定,是因為在道路交通中,機動車駕駛人故意對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造成交通事故是不可預見、不可避免的,不應當承擔責任。在這種情況下,只有故意行為人才能承擔全部賠償責任。
5.教練承擔全部賠償責任。
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》第二十條第二款規(guī)定,學生“在道路上使用教練員學習機動車駕駛技能,應當由教練員進行指導。與教學無關的人不準帶教練。學生在學習駕駛過程中發(fā)生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,教練應當承擔責任?!苯叹毜馁r償責任只在學生應承擔的賠償責任范圍內,因為教練只對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或過錯負責,這是教練法定職責的必然法律后果。
(5)公平的賠償責任
>>點擊查看今日優(yōu)惠<<